•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初中语文教案《行路难》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0-12-01 17:49:23
  • 修改时间: 2020-12-01 17:49:23
  • 阅读量: 334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教案《行路难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诗歌

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2.写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3.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樽(zūn) 箸(zhù) 羞(xiū) 直(zhí) 塞(sè) 济(jì)

三、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自由放声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朗读节奏划分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注意通假字:(1)“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2)“直”同“值”,价值。

5.请一位同学简述诗意。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面对《行路难》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各抒己见。

2.(1)找出写“行路难”的句子,说说难在哪里?

小组内合作交流。

明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合背景:“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想要步上仕途,实现自己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之路的艰难险阻。

(2)诗人在这句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他内心怎样的情感?

明确:求仕之路迷惘、惆怅。

指导学生读:读迷惘之情。“冰塞川”“雪满山”读得语调低沉,要慢。

3.面对仕途的坎坷,诗人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从哪看出来的?

明确:苦闷。拔剑四顾心茫然。

指导学生读:四个动词停顿。“心茫然”语速稍慢。

五、细读诗歌,合作探究

1.再次朗读诗歌,诗人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呢?能否在诗歌中找到答案?

明确:“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希望像吕尚、伊尹一样得到赏识,委以重任。由吕尚和伊尹的典故引出写作手法——用典,并体会表达效果。

2.理想的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反复——强烈地抒发出诗人的痛苦心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进仕的道路这么宽广,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指导学生读:读出一种无奈、痛苦。

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的妙处。

小组内合作、交流学习。

明确:可赏析“破”“会”“济”字的妙处,不畏人生的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对光明的前途充满坚定的信心,更表明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指导学生读:读出乐观、自信、坚定的信念。

六、朗读全诗——体味情感变化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这首诗中李白抒发出了自己仕途的艰难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但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乐观进取、奋斗不息的李白,是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微笑的李白。乐观自信是李白诗歌的魅力,更是李白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李白的奋发、自信、乐观来。

学生再读诗歌。

2.拓展延伸

面对人生的挫折,你学完这首诗后,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积极乐观、自信倔强,学习他永不言败的精神,请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八、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

四、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希望 自信

苦闷 迷惘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案《雨巷》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