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博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高中历史教案《闭关锁国政策》

  • 微信号:18565265376
  • 作者: 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1-01-16 22:41:32
  • 修改时间: 2021-01-16 22:41:32
  • 阅读量: 1922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历史教案《闭关锁国政策》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知道“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能分析出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闭关锁国”的影响,锻炼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及开放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

【难点】

“闭关锁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并设疑: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机户生产出的大量土布和土纱本该需要更大的市场,但是清政府却实行了限制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一政策的实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原因

教师讲解:所谓“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用多媒体出示漫画图,提问: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呢?

学生回答:清朝统治者保守自大,自认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西方殖民者正在向东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害怕会危及自身的统治。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当时的清朝统治者还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坚持以农业为本,为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对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同时也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二)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清廷究竟是如何限制对外贸易的呢?“闭关锁国”是如何实行的呢?

学生归纳: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同时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严格限制通商。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引导设问:“闭关锁国”到底严格到什么程度?

学生总结: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教师引导设问:后来英国反复几次在宁波擅自贸易,那面对英国的殖民威胁,清廷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回答:1757年清廷决定关闭其他港口,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广州十三行”的图片,请学生上台介绍。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2020 gdminshi.com 广东敏试教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70104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