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十)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让学生区分“put”和“but”的不同,英语老师特别用不同颜色标出“p”和“b”。这运用了( )规律。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感觉补偿
2.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所有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开端。有了感觉,人们才能知道周围世界的明暗、色彩、声响、味道、触碰、痛痒等,也才知道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饥、渴、眩晕、胃痛等。感觉反映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
A.典型属性 B.整体属性 C.个别属性 D.外显属性
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感受性
4.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很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5.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6.小梁认为他的朋友小雨很厉害,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甚至觉得小雨的家人也很历害。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印象
7.“看见一棵树被一幢房屋挡住,只露出一部分树枝和树叶,那么房屋肯定离我们更近,”这属于空间知觉中的( )。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我们把骑自行车、系鞋带或演奏乐器时用到的记忆为(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10.遗忘的规律是( )。
A.先慢后快,先多后少 B.先快后慢,先少后多
C.先慢后快,先少后多 D.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11.看到天上的云朵自然而然地想象为人的面孔、奇峰异兽等。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2.( )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诞生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3.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
A.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
B.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为“枣树”
C.人们通过有关秦朝历史资料和兵马俑等文物,回顾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
D.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器官,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
14.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这属于( )。
A.抽象思维 B.经验思维
C.理论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15.英语测验是,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答题,这体现注意的( )。
A.广度 B.分配 C.稳定 D.转移
16.学习外语,这一活动往往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当学习者认识到掌握外语这一工具时候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就对学习外语产生间接兴趣,这一间接兴趣能维持人们稳定和持久的注意,这体现的是( )。
A.无意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7.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老师和学生所产生的语言活动是( )。
A.内部语言 B.独白语言 C.书面言语 D.对话言语
18.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的能动反映
19.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 )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A.相互同化 B.相互干扰 C.相互融合 D.痕迹消退
20.化学课上,学生背诵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背诵到第四遍的时候,刚好记住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再背诵( )次记忆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A.一 B.二 C.四 D.五
2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画面,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 )。
A.记忆 B.注意 C.知觉 D.想象
22.刘霞读到一句古诗,读到这句古诗的时候,浮现出宁静致远的画面,脑海中浮现画面的心理活动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理想 D.空想
23.总结出动物、植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即“生物”,而舍弃那些“会不会飞”“爬行”“会不会行走”等非本质特征,这就是思维的( )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4.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思维方向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 )。
A.流畅性特征 B.灵活性特征
C.独创性特征 D.矛盾性特征
2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现了( )。
A.注意的限定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分散
26.在阅读文章时,有的同学速度较快,可以“一目十行”,有的同学则读得很慢,一次能读一句话,这反映了( )的差异。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感觉对比中的同时对比的是( )。
A.从阳光直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感觉电影院里更黑了
B.在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C.在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
D.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2.“鹤立鸡群”现象反映的是( )。
A.感觉对比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选择性 D.兴趣
3.下列选项中,属于错觉的是( )。
A.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
B.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感觉铁块重
C.海市蜃楼
D.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悲伤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4.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学生本身的状态、学生的精神状态等均对学生的无意注意起着很大作用。教师要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应做到( )。
A.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知识水平一直保持稍大于学生接受水平的难度
B.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C.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
D.教学活动的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学生作息制度,防止学生出现过度疲劳
5.学习、背诵一系列英语单词时,常常很难记住全部的内容。一般来说,遗忘会有如下规律( )。
A.前半小时内忘记的速度最快
B.单词表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遗忘最多
C.因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作用,中间部分词的记忆效果最差
D.当重新学习、背诵这些单词表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其种类除有形象记忆和情景记忆以外还有( )。
A.语言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7.下列属于无意回忆的有( )。
A.对答如流 B.睹物思人 C.自由联想 D.触景生情
8.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的有( )。
A.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B.教育专家提出多种教育改革方案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理论 D.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9.关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
A.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
B.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就越低
C.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就越高
D.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没有关系
10.下列属于情绪记忆的有( )。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C.游泳动作的记忆 D.对过去的一些美好事物的回忆
三、简答题
1.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简述在学习中克服遗忘的策略。
3.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
1.【材料】
小陈是个聪明又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诵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会背诵了,于是他认为既然已经会背诵了,就不用再读,可是第二天他到老师跟前却背诵不出来,小陈因此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帮小陈分析下原因。
(2)如果你是小陈的老师,你有何建议?
2.【材料】
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共课,特地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语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讲课的速度。正当林老师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同学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地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
问题:
(1)试述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请运用所学的无意注意规律阐述林老师的哪些做法欠妥。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老师用不同颜色标出两个单词的不同点,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不同的刺激。
2.C【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A【解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4.D【解析】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别出来的特征即知觉的选择性。从“万绿”中马上分辨出“ 一点红”,正是知觉选择性的表现。
5.A【解析】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6.B【解析】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认为别人某一方面好,其他方面相应都好。反之,认为其他方面都不好。
7.C【解析】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8.C【解析】米勒认为,短时记忆容量是以组块来计算的。组块可以把时空上接近的单个项目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块,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彼此无关的单个项目组成有意义的块,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9.B【解析】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学习一些运动技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例如学习弹钢琴、骑自行车、系鞋带等,这些关于技巧或习惯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
10.D 【解析】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11.A【解析】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根据题干中的“自然而然地想象”可知这种想象是无意想象。
12.C【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把握上。
13.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能找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它类事物的关系。比如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第二,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比如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体温、生物电及血液成分等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等。C项所述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即思维并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14.B【解析】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15.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16.C【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题干中学习者认识到掌握外语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间接产生学习兴趣体现了无意注意。
17.D【解析】对话言语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等。
18.D【解析】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的认识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反映,它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科学说明了被唯心主义所抽象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并从根本上驳倒了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彻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19.B【解析】在理论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久存在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中出现的遗忘现象,主要是由于信息受到干扰而使提取信息的过程发生了困难所致。
20.B 【解析】一般来说,复习强度达到150%,记忆就比较牢固了。即4×50%=2(次)。
21.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描述诗句而在脑中浮现画面这种现象属于想象。
22.A【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23.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总结鸽子、老鹰、鸡、鸭等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即“有羽毛”“是动物”;舍弃那些“会不会飞”“颜色”“大小”等非本质特征,这就是抽象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例如,人们把那些“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类,这是概括的过程。概括有不同的等级或水平,经验概括是初级水平的概括,科学概括是高级水平的概括。
24.B【解析】灵活性,又称变通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
25.C 【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指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体现了注意的集中性。
26.C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意思是看书时可以同时看十行,体现了注意的范围(广度)。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D项属于继时对比。
2.ABC【解析】略。
3.ABD【解析】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觉的种类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时间错觉、倾斜错觉等。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
4.ABCD【解析】略。
5. AC【解析】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趋势是先快后慢,所以A项正确;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单词表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的记忆效果要比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好,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记忆痕迹的存在,再次学习所要花费的时间要比前一次少,所以D项错误。
6.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类型。记忆按其内容的主题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
7.BCD【解析】无意回忆的特点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例如,一件往事涌上心头,一句乡音勾起乡情等就属于无意回忆。无意回忆虽无预定目的,却也是由于某些诱因引发的。
8.CD【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9.AB【解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10.BD【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它是个体将过去经历过的情绪情感体验保存在记忆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被重新体验到的过程。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A项是对声音形象的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C项属于运动记忆。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②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
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参考答案】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每复习一次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增加了信息加工的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因此,为了防止遗忘,组织有效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以下七种: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
3.【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等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且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流畅性大。流畅性能反映个体的心智灵活、思路通达的程度。
(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
(3)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小陈的情况说明了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也就是遗忘。造成遗忘的原因有很多,从本材料反映的情况看,小陈之所以第二天在老师跟前背诵不出来,是因为他读课文的次数不够多,也就是没有做到过度学习,在达到刚好能背诵之后没有继续多读几遍。
(2)对于本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刚能回忆的程度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的材料则比刚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过度学习达到50%时效果最好。当然,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如果继续过度学习、效果不但不会递增,反而会因为厌倦、疲劳等降低学习效果。如果我是小陈的老师,我会建议小陈在读到恰好能背诵了之后多读几遍。如果他刚好读十遍的时候会背诵,建议他多读五遍。
2.【参考答案】
(1)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教室的吵闹、环境装饰过于醒目等;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轻松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等。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由案例分析可知,①林老师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用彩色粉笔装饰黑板边缘,这样做会分散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多地注意这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②先宣布期中考试成绩会让学生关注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老师上课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③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不良行为的做法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的连贯性产生消极影响。
【推荐阅读】: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