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敏试教育从自己整理的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了: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十四)与大家分享,赶快测试一下吧。也可以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大家一起讨论哦。广东敏试教育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考取到心仪的职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发生了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雄平时性情温和,但他在喝酒后,脾气会变得非常暴躁
B.大猩猩模仿人吃饼
C.小亮在运动会比赛开始前喝了一瓶红牛,随后他在赛跑中获得了第一名
D.小龙从亮处走进暗室,经过一段时间,他在暗室中的视力显著提高
2.小苗在芭蕾舞培训班学会了著名的芭蕾舞《天鹅湖》,这一过程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中的( )学习。
A.智慧技能 B.动作技能 C.认知策略 D.概念
3.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 )才可以获得。
A.尝试-错误 B.经典性条件作用
C.操作性条件作用 D.社会性学习
4.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是由以下( )提出的。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5.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活动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完成一篇练习,如果做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间歇强化 D.连续强化
6.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这说明个体在学习中会遵循(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应用律 D.准备律
7.教师为了让小学生形成利他的习惯,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并经常奖励利他行为,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是( )。
A.顿悟说 B.试误说
C.认知失调说 D.社会学习说
8.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9.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是( )。
A.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0.当一个孩子触到一个取暖器时,他就可以学到“烫”这个词的意义,同时也学会了以后对所有的取暖器都要当心,迅速学到的这些内容和意义都会长期保留在孩子的记忆中。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认知派的有意义学习 B.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
C.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 D.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
11.会弹电子琴,有利于学习钢琴,这主要受( )的影响。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12.学习策略能够迁移到类似或者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这种迁移属于( )。
A.具体迁移 B.特殊迁移 C.一般迁移 D.水平迁移
13.变式是指( ),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 B.本质特征不变,非本质特征变换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 D.本质特征变换,非本质特征不变
14.小毛在学了“六边形”这一概念后,知道了所有的六边形都是由六条边组成的,并且它的所有角的度数之和为720°。根据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上述学习属于( )。
A.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一般学习
15.学习芭蕾舞时,小丽把连续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舞蹈老师一步步地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整合 B.定向 C.模仿 D.熟练
16.写作文时先列出提纲,这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监控策略
17.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的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8.“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是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 )。
A.准备阶段 B.潜伏阶段 C.顿悟阶段 D.验证阶段
19.通过对狗鼻子构造的分析,发明出比狗鼻子更灵敏的电子嗅觉器。这是(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知识经验 B.迁移 C.酝酿效应 D.原型启发
20.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21.初中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或者学习活动本身,这样的学习动机是( )。
A.次要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主要动机
22.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
A.非常高的水平 B.较高的水平
C.中等的水平 D.较低的水平
23.教师要当众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时,说出下列选项中的( )来表扬学生,更易提高学生的自信。
A.“这次考试难度不大,所以他(她)考了高分”
B.“他(她)刚好复习了考试的内容,所以拿了高分”
C.“这段时间他(她)加强练习,所以拿了高分”
D.“这次考试区分度不高,所以他(她)拿了高分”
24.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个体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特征时,他会产生一种( )的观念。
A.“我太笨了” B.“我不够努力”
C.“问题太难” D.“我运气不佳”
25.张亮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认为考试成功是由于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
A.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B.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 D.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26.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 )提出。
A.费斯廷格 B.奥苏贝尔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27.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
A.无条件行为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条件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是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相互折中的产物,承认学习的目的在于形成联结,但是认为联结的形成必须以认知为中介。下列属于该理论代表人物的有( )。
A.托尔曼 B.加涅 C.班杜拉 D.赫尔巴特
2.王老师给学生们讲了数学分配律,在问到(a+b)×c可以写成什么时,学生们都能异口同声回答,但是让他们思考a×c+b×c这个式子可以写成什么时,却没有人能够回答。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属于(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下列属于广义学习现象的有( )。
A.新生儿抓握反射 B.儿童模仿崇拜偶像
C.小狗算术 D.因交通事故对车的恐惧
4.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
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 B.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5.下列事例中,运用了正强化原则的有( )。
A.邓某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家长很苦恼,李老师告诉家长,以看电视作为刺激物,只有当邓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时才可以看电视
B.王某几乎不和班上其他同学玩耍,班主任知道他喜欢得到来自老师的表扬,所以决定当他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要时要及时表扬他
C.当同学们都在认真朗读时,关某总在一边摆弄小东西,陈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后告诉关某,如果被老师发现他没有读书,就会取消他的课间休息时间,让他抄写课文的规定段落
D.张某用一块砖头砸同学,被陶老师看到后制止了,张某被叫到老师办公室,陶老师掏出一块糖递给张某:“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尊重我。”
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情绪记忆 D.形象记忆
7.下列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讲授教学的原则和策略的是(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最近发展区
8.下列学习属于发现学习的是( )。
A.某科研项目人员研究应用于航空技术的新材料
B.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
C.大学生听艺术讲座
D.学生做实验探究某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诫我们要尽早努力读书学习。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可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下列属于附属内驱力的是( )。
A.王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和家长面前表扬成绩进步大的同学,为了得到王老师的表扬,小王夜以继日地学习数学
B.小明曾经数学考试意外得了3分,被同学嘲笑一番,为了证明自己,他发愤图强,终让同学刮目相看
C.小英英语取得了好成绩,从而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学习更多英语知识
D.小军从小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父母不指望他上大学。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小军开始努力学习,超越自己
10.以下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 )。
A.教学目标中注重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B.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C.学习是顿悟的过程
D.教育内容要针对学生的生活需求
11.下列说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有( )。
A.尽量选择低难度的学习材料,从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B.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构建知识的意义
C.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地思考
D.严格按照老师讲授的内容搭建知识结构
12.关于耶克斯—多徳森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B.同样难度的任务,最佳学习动机强度也会因人而异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就能达到最佳水平
13.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的且不可控的因素有( )。
A.能力 B.任务 C.运气 D.身心状态
14.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调整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
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5.下列关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学习来自于观察和模仿
B.学习的实质在于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C.学习就是不断犯错直至正确的过程,因此不必强化已经获得的知识
D.该理论有其正确的一面,同时也犯了以偏概全、忽视人类学习主观能动性等错误
16.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下列属于具体迁移的有( )。
A.对“蚂蚁”“虫”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
B.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C.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动作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
D.学生学会写“牛”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犇”字。
17.教学要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
A.提供学生多种练习的机会
B.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C.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D.教授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8.下列选项属于下位学习的是( )。
A.妈妈教小兰先学习蔬菜的概念后,再学习黄瓜、萝卜的概念
B.教练在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后,开始讲授手动挡汽车的发动原理
C.小明通过掌握关键字、词、句,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
D.老师先让学生看图认识狗、猫和兔子,再告诉学生什么是哺乳动物
19.下列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叙述正确的有( )。
A.自我效能感只涉及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B.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C.自我效能感通过确立目标来影响动机
D.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有密切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简述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4.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5.简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题
1.【材料】
陈老师在讲述《狐狸和乌鸦》寓言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该怎么做呢?
在陈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展开大胆的讨论。有的说:它只好再给孩子找肉;有的说:它很后悔,回到窝里生气;有的说它会再想办法对付狐狸;有的说可以找警察来帮忙找回肉……
对于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陈老师夸奖其提出的想法,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地说出其想法。
课后,陈老师以此寓言为基础,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乌鸦上当以后的故事。第二天每位学生都按时交上了各自想象丰富的作文。
问题:
(1)请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材料】
这一周,数学老师唐老师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上课一开始唐老师叫班里一贯数学成绩好的李娜上讲台做一道较难的数学题,叫下面的同学仔细看李娜的解题过程。但张强在和同学说话,唐老师提醒了一次后,张强仍和旁边同学说话,唐老师为了维持班级秩序,叫张强到走廊上去反省。当李娜解好题后,唐老师当众表扬了她,并向全班同学提问:“有没有同学愿意上讲台解这道题?”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问题:
(1)请用行为主义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唐老师对张强的处理行为。
(2)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唐老师的新教学方法。
(3)用相关学习理论分析为什么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3.【材料】
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缺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4.【材料】
甲同学的数学老师,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来讲解数学知识;用红笔在其作业本上画出他认为成功的地方,写下表扬。甲同学的物理老师则是“填鸭式”教学,上课举的例子太难,让他觉得再怎么努力也不能解答;一次考试时意外考得好成绩,但物理老师在试卷上质问:“卷面潦草混乱,你是抄袭谁的?”期末考试结果:甲同学的物理成绩比原来更差,其父母亲说他能力差;数学成绩虽显著提高,但是父母亲认为是他的运气好。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甲同学的物理成绩下降和数学成绩提高的原因。
(2)运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如何提高甲同学的物理、数学成绩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B【解析】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比如怎样把分数转换为小数。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3.A【解析】桑代克的联结论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这种理论又被称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4.A【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5.B【解析】负强化是指某种刺激抑制行为的出现。题干中老师要求学生完成练习才可以解除禁令旨在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
6.A【解析】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
7.D【解析】班杜拉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教师采用提供榜样、奖励等方式是运用了替代强化,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说。
8.C【解析】考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相关知识。
9.B【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0.B 【解析】题干中,这个小孩不仅学到了“烫”的定义,他的生活经验和态度也改变了,因此属于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
11.C【解析】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题干所述是受了正迁移的影响。
12.C【解析】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3.B【解析】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4.B【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题干中小毛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15.C【解析】操作模仿指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之后,就会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小丽把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老师一步步地做,表明小丽正处于动作模仿阶段。
16.A【解析】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17.B【解析】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了浏览阅读材料,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了监视自己认知活动的速度、测查等,以上都属于元认知策略范畴。
18.C【解析】略。
19.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题干中,狗鼻子的构造是原型。
20.C【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21.B【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22.D【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3.C【解析】略。
24.A【解析】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知,题干中的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
25.C 【解析】题干中张亮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可见他将自己的好成绩(成功)归因于能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知,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
26.D【解析】略。
27.B 【解析】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其中,第一信号系统是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题干中铃声是条件刺激。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解析】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
2.BC【解析】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可知题干所述属于接受学习、机械学习。
3.BCD【解析】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新生儿抓握反射属于本能,与经验无关,因而不能称之为学习。BCD三项描述的现象都符合广义的学习的定义。
4.ABC【解析】认知结构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ABD【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C项运用的是惩罚。
6.AC【解析】刺激泛化是指对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由对蛇的害怕扩展到对井绳的害怕,所以属于泛化。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对恐惧情绪的记忆。
7.ABC【解析】奥苏伯尔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
8.ABD【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只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此定义可知本题选ABD,C项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9.AD【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B项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C项属于认知内驱力。
10.ABD【解析】C项属于认知学习理论。
11.BC【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最后,注意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12.AB【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13.AB【解析】略。
14.ABCD【解析】略。
15.BD【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于形成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同时,桑代克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如果没有重复或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但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以尝试错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以偏概全,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A项属于社会学习理论,C项表述有误。
16.CD【解析】具体迁移则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者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17.ABCD【解析】略。
18.A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学习者将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题之中,从而掌握新学习的有关概念或命题。CD属于上位学习。
19.ABCD【解析】略。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3)学习法。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用学生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2.【参考答案】
(1)知识观。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3.【参考答案】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4.【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5.【参考答案】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因素包括:(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它的特点如下:
①流畅性,即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②灵活性,即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
③独创性,即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参考以下具体措施: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材料中陈老师在讲寓言时首先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讨论,且能够及时表扬,使用启发性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课堂结束后让学生续编故事,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提供了途径。
2.【参考答案】
(1)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唐老师对张强的处理属于惩罚中的一种,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2)①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②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材料中唐老师所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情境的各个方面。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了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在复现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材料中之所以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就是因为受到了替代强化的影响。
3.【参考答案】
(1)错,会导致他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缺乏学习动力。
(2)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
(3)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过程。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此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他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则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辅导与帮助。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
4.【参考答案】
(1)材料中甲同学的物理成绩下降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妥,导致甲同学丧失学习动机。首先,老师仅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的兴趣;其次,老师没有恰当控制上课例子的难度,使学生学习动机下降;最后,当甲同学取得好成绩时,教师没有及时表扬、鼓励,反而质疑,大大伤害学生自尊,抑制其学习动机。
相反,甲同学数学成绩提高的原因主要是:数学老师恰当使用方法,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比如,数学老师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讲解数学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启发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大学习兴趣;用红笔标注做的好的地方,并且及时表扬,这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继而提高学习效果。
(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兴趣;
②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当的评定;
④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⑤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⑥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⑦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⑧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推荐阅读】: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